大型水生植物监测
水生态监测
第三部分 大型水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
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大型水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的内容、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编写等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环保部门组织、协同农业、林业、教育、中医药、中科院等部门开展的以自然地理或行政区域为调查单元的大型水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海洋调查规范 第一部分 总则》GB/T 12763.1-1991
《海洋调查规范 第六部分 海洋生物调查》GB/T 12763.6-2007
《淡水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第四部分 着生生物和大型水生植物调查》(送审稿)(2009)
3. 范畴和术语
3.1 大型水生植物资源
是生态学范畴上的类群,包括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中的水生类群和藻类植物中以假根着生的大型藻类。
3.2 断面法
是所调查水域选择确定断面,布设样点,精细标本采集、记录,并将标本带回室内进行鉴定分析等。
4. 工具与器材
GPS定位仪、望远镜、数码相机、地形图、地图、深水温度计、采样方框、带柄手抄网、水草定量夹、水草采集耙,以及个人用品等。
5. 大型水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
5.1 调查对象
主要包括江河、水库和湖泊等水域内的大型水生植物。
5.2 调查要求
(1)调查时间及频次
通常应该每季度调查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可酌情调查次数。
(2)样点布设
根据水生植物的生境及大概的分布面积,选择其密集区、一般区和稀疏区布设采样断面和点。在不同的季节在选定的断面或点进行调查记录和采样。断面应平行排列或呈“之”字形。断面的间距一般为50-100m,断面上的采样点间距一般为100-200m。
(3)样品采集
定量样品的采集,挺水植物一般用1m2采样方框采集。采集时,应将方框内的全部植物连根拔起(包括地下茎部分);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一般用水草定量夹采集,当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密度过大,定量夹已盛不下水草时,可用0.25m2采样方框采集;沿岸浅水区(水深<1m)可用小铲或徒手直接采集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植株。每个采样点应采集两个品行样品。采集的样品应除去污泥等杂质,装入样品袋内。
定性样品的采集,挺水植物可直接用手采集;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可用水草采集耙采集;漂浮植物可直接用手或带柄手抄采集。定性样品应尽量在开花和(或)果实发育的生长高峰季节采集,采集的样品应完整(包括根、茎、叶、花、果)。
5.3 调查内容
(1)种类组成;
(2)数量;
(3)生境;
(4)经济价值、用途;
(5)植被状况。
5.4 调查方法
断面调查法
在不同的季节在选定的断面或点进行调查记录和采样。
5.5 标本收集与鉴定
在调查过程中注意收集标本及其它相关资料,并记录相关信息,保留作为凭证,以备核查。
5.6 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5.6.1 群落结构
5.6.2 优势种类分析
5.6.3 生境评价
5.6.4 资源分析。
(1)种类名称(中文名、拉丁名);
(2)生活型;
(3)用途及作用;
(4)利用与保护现状;
(5)利用价值与保护建议。
附录:
调查数据处理
1. 大型水生植物生物量计算
a.鲜重
一般应按种类称重,称重前,应除去根、枯死的枝叶及其它杂质,并抹去体表多余的水分。一般用精度为0.1g的电子秤称重。称重应在采样2h-4h内进行完毕。
b.干重
称取子样品(不得少于样品量的10%),置于105℃鼓风干燥箱中干燥48h或直到恒重,然后取出子样品,称其干重。进行计算:
M=
其中:M——样品干重,单位为g;
M1——样品鲜重,单位为g;
M2——子样品干重,单位为g;
M3——子样品鲜重,单位为g。
根据采样面积侧算出各类植物的现存量和它们的分布面积,由样品推算出总体即可求出该水体中各类大型水生植物的总现存量和各类植物所占的比例。
附表1 大型水生植物资源调查表
网格编号: 水域: 省 (州)市 县 (镇) 村
断面面积: m2 断面位置:E N 生境 编号:
群落结构 调查人: 日期:
序号 | 种名 | 生活型 | 气候 | 生态作用 | 采样点分布数量 | 受威胁现状及因素 | 备注 | |||||
1 | 2 | 3 | 4 | 5 | … | |||||||
附表2 大型水生植物资源物种名录
网格编号: 水域: 统计 日期:
科 | 种名 | 俗名 | 拉丁名 | 生活型 | 用途及作用 | 分布 | 备注 |
注:(1)种名:发表或权威书籍上的中文名;(2)俗名:地方名;(3)拉丁名:标准拉丁拼写;(4)生活型:挺水、沉水、浮叶、湿生;(5)分布:少、一般、较多、很多。